“没有什么其他领域能像贸易一样,让政客和经济学家有那么大的分歧。”这是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的一句名言。丹尼•罗德里克学问做得不错,但在欧美政治人物为什么抵御不住保护主义诱惑这个问题上,他还真没有说到点子上——这些政治人物多数不是不明白保护主义在经济上走不通,事实上只是他们在装傻。
目前,随着欧美反全球化民粹主义崛起,贸易保护主义正接近多国政治“主流”。投身法国总统大选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把自己的经济政策定义为“机智的保护主义”,试图通过竖高墙来恢复所谓“法国制造”。大西洋另一侧,美国政治中保护主义的味道也很浓,国会中的共和党人正试图建立一套“边境调整”制度,也就是说进口要纳税,而出口免税。《金融时报》报道称,世贸组织(WTO)成员和贸易专家们对此发出警告,美国如果全面转向保护主义,将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重大挑战。
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将于4月23日举行。2月5日,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在第三大城市里昂正式开启竞选之路。图为勒庞在当日的政治集会上。当前分析普遍认为勒庞将进入大选第二轮,但难以真正当选。图片来自Arnold Jerocki / EPA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限制自由贸易在经济上只会给自己带来净损失。搞保护主义会抬高国内消费成本,减少国内企业长期竞争力,而且容易引发国际争端,进而有损国际体系稳定。封闭经济体难有出路,这也早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然而,在推行选票政治的国家,问题却变复杂了,政治人物看待贸易问题有着另一套逻辑。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保护主义从长期看将给经济体造成净损失。图片来自网络
两份研究报告
《财富》杂志不久前报道的两项学术研究很能说明问题。
一组意大利经济学家围绕美国贸易保护问题做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聚焦美国参议员投票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时机问题,第二项研究关注美国总统提起贸易诉讼的时机问题。两份研究都发表于学术期刊《国际经济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很类似——美国政治人物总是在临近选举之际高度关注贸易问题。
一般而言,美国参议院相比众议院,在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兴趣更淡一些。对此,学术界通常给出的原因是参议员要代表的人口和区域大于众议员,因此看问题的视野更宽一点。但是,宝拉·康科尼、乔万尼·法基尼、毛乌里齐奥·扎纳尔迪这几位意大利学者通过研究1973年到2005年间美国参议院关于贸易问题的29次唱名表决发现,参议员对保护主义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处在任期最后两年的参议员明显更倾向于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此看,决定美国国会议员对贸易问题态度的关键,恐怕不是视野,而是任期。人们有理由问,如果参议员的任期变得和众议员一样(美国参议员任期是六年,众议员的任期是两年),是不是两者在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的差别就会显著下降?
第二份研究发现,美国总统总是在第一任期的最后一年更有可能在WTO发起贸易诉讼,而这些案件涉及的行业则往往和美国大选摇摆州的关键产业紧密相关。2012年9月17日,奥巴马政府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向WTO发起贸易诉讼,而同一天,正在寻求连任的奥巴马到访俄亥俄州进行竞选活动。该州是美国汽车制造重镇,也是总统大选的关键州。2004年,大选前一个月,寻求连任的布什就空客补贴问题把欧盟告上了WTO。这份研究并没有发现总统在第二任期最后一年会表现出类似的政策倾向,原因或许很简单——美国总统只能连续干两任。
不难看出,美国政治人物思考贸易问题时,很多时候算得不是经济账,而是政治账。
2016年8月,特朗普作为总统竞选人赴墨西哥与墨西哥总统涅托(图左)举行会晤。今年1月26日,白宫发言人斯派塞表示,特朗普提出向美国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0%的关税,用以负担美墨边境建墙费用,引起轩然大波。图片来自路透社
25个原因
为什么欧美政治人物算政治账时会倾向于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为了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教授马克·佩里用大白话列出了25个原因——
1.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贸易是个零和游戏,尽管事实上贸易是双赢的。
2.保护主义造成的损失往往不是当下可见的。
3.保护主义给部分生产者带来的短期好处立即显现。
4.保护主义能保住的就业岗位当下可见。
5.保护主义断送的就业岗位没那么容易看到。
6.执行保护主义政策,受益者尽管少,但每个人头上分到的好处很大。
7.尽管保护主义政策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总额非常大,但分摊到每个人头上显得比较小。
8.保护主义政策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总是会滞后数年显现。
9.保护主义政策给相关生产者带来的收益很快就会显现。
10.支持保护主义政策的生产者总是很集中,而且有组织。
11.因保护主义政策而蒙受损失的消费者很分散,也不是组织化的力量。
12.保护主义政策会给政客带来明显的短期收益,包括选票、政治支持、政治献金等。
13.支持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政治人物容易丢失选票和政治献金。
14.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出口必然是好事。
15.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进口必然是坏事。
16.多数美国人就职于只生产单一或者同一类型产品的企业,因此要想调动一部分人强烈支持在某行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很容易。
17.美国消费者多数需要购买数百种商品和服务,因此对于保护主义给自己造成的损害往往无感。
18.一些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出口美国产品就是爱国。
19.一些美国人想当然地认为从国外进口产品就是不爱国。
20.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贸易逆差等同于经济劣势。
21.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贸易顺差就是经济优势。
22.保护主义必然造成净损失这个事实不容易察觉,也不容易统计。
23.普通民众缺乏经济学知识。
24.政治人物也未必都懂经济,当然也有人故意忽视保护主义的危害,以寻求连任。
25.许多人没认识到美国的进口大户是企业、而非个人,而企业进口是为了生产自己的产品,最后再卖向全球市场。
一般来说,支持保护主义政策的群体总是很集中,而且有组织。图片来自路透社
用一句话概括这25条理由,就是保护主义尽管总体将给国家造成损失,但却不容易被普通人所察觉,而保护主义的受益者却能在短时间内明确尝到甜头。这么看来,摆在欧美政治人物面前的真实问题其实是,选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选自己的短期政治行情。眼下,不论是真傻还是装傻,欧美在贸易问题上犯糊涂的政治人物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恐怕也暴露了政治问题。(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秒世界工作室出品)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