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岭雪山脚下有一个小小的派出所,和雪山同名。冬夏两季,西岭雪山游人如织,许多成都人第一次玩雪就在这里。而山脚下派出所里的两个年轻人,再也看不到今年的雪了。
8月19日,大邑县遭受特大暴雨,暴雨引发山洪,西岭派出所的3位警员在20日凌晨两点驰援滞留游客。截至记者发稿前,两名警员牺牲,另一名失联。
△牺牲民警西岭派出所副所长李科
7天穿坏一双鞋
8月22日下午,神鸟知讯记者来到西岭镇派出所,停水、停电,楼道里还有没来得及清扫的积水。来不及去看一眼牺牲的战友,十多位警员又在绵延几十公里的积水路段执勤去了。
“起步价八公里,出一趟警就是半天。”这里离西岭镇8公里,离景区20公里,夏天防汛巡河、冬天解救游客,翻山越岭遇见你,靠的都是走,忙的时候,7天穿坏一双鞋。
走得远,是这里民警最擅长的小事。
△8月19日,大邑县遭受特大暴雨
亲如兄弟
“我看到他们两个走远了,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云华村村民吴玉珍对牺牲民警李科、辅警周正良最后的记忆。
“如果不是周老幺,我早就没命了。”牺牲辅警周正良,在村民们那里叫做:周老幺。
老幺,是四川人对家里排行最小孩子的爱称,这个总是在村里红白喜事里第一个随份子的周老幺,再也不能给乡亲们包红包了。
△好友张峻:和李科约一顿酒的约定,无法在兑现
辅警张鹏昆是周正良的室友,周正良走后,他再回宿舍,推开门,习惯性地喊了一声:“良哥”,却再也没有人答应他了。
“我想吃他煮的饭,凉拌鸡,烧鳝鱼。”90后的小伙子终于忍不住哭了。
△西岭派出所辅警 张鹏昆
老蒋是西岭的老警员了,因为排行老三,大家都叫他蒋三哥。蒋三哥说,虽然自己是老大哥了,但是每次出警,兄弟们都会打电话给他:“三哥 注意安全!”。
亲如兄弟的他们,走得再远,都有紧紧握住的手。
情同手足
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西岭镇的老百姓。山区路况复杂,有时候搜救一个游客,需要老乡带着镰刀开路。没有路就砍出一条路来,翻过一座山再翻另一座山。
“他抓着我的手说,吴玉珍,生命要紧还是钱财要紧?”周老幺给村民吴玉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赶紧回去,保命要紧。
出事那天的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吴玉珍刚遇见周老幺的时候,水还在脚背。当她再次下楼想要去抢救放在自家餐厅门口的酒水饮料时,水没了腰。她想起周老幺的话,赶紧上了楼,之后,她再也没见过周老幺,消失在雨雾中的警灯忽闪忽明。
吴玉珍说,她吓得整宿都睡不着觉。
牺牲的副所长李科是共产党员。只要是艰苦的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每次出完警,他总要多做一点事:
找了四天的割腕少年终于救回来了,顾不上被蚂蟥吸肿的腿,给少年当起了心理医生: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老百姓摆山货的摊点撤了,他就花时间再去给他们找新的。而那个暴雨的深夜,正是他带队和两位辅警把出来抢救财产的村民劝回家去。
逆流而上的他们,看不清山路,但是始终记得方向:老百姓在哪里,他们就去哪里。
西岭的交通很有“特色”,游客多的时候,车辆从早上要排到晚上;游客求助也是千奇百怪,被猴子围攻了、包丢了、走迷路了,派出所的民警有时是交通劝导员、有时是矛盾调解员、有时是山里的向导。
穿上这身警服,仿佛就写着四个字: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不管是哪一种求援,他们出门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有时候需要带上干粮,因为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回来。
△山上搜救游客
兄弟,等你归队
记者离开西岭镇的时候,天又下雨了,战友们还在寻找失联的辅警罗永红。
他的辅导员对他记忆深刻:这个小伙子非常专业。抓捕、搜集证据、制服罪犯样样拿手。而且他总是说:加班,我必须来。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放弃了原本月薪接近1万的销售经理,干起了月薪不足2K的辅警。因为,他从小就想当一名人民警察,这个信念支撑着他,淋不垮打不怕。
△山上搜救游客
“我是山上青岗树,淋不垮来淋不透。”这是流传至今的一首西岭山歌,叫天上落雨我不愁。山民唱起山歌给自己打气,有精神在,就不愁。穿梭在西岭雪山里的基层民警也不愁,因为他们爱兄弟、爱百姓。
△西岭派出所警务公开栏
“兄弟,别太累,记得休息。”李科总是说。
周老幺在出警前给小弟周鹏昆留了一个作业:“兄弟,我桌面的文件夹里的工作,帮我了了。”
失联的辅警罗永红出警前泡了一杯茶,还没顾上喝一口,就匆匆出发了。
△失联辅警罗永红出警前泡的茶
沿途的农家乐还在恢复、老百姓的情绪需要安抚、交通道路还没有完全畅通。忙碌的夏季工作还没有做完,雪山下的派出所分外宁静。强者的脚下没有终点,唯有前赴后继、奋勇向前。也没有眼泪,因为山区的百姓和游客还需要他们。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