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驻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入驻流程:

前期沟通 获取资料 签署协议 实施对接

“党媒平台”客户端
手机扫描二维码 或 点击这里 进入下载页
呼吸“梦之队”:160人的昼夜坚守

呼吸“梦之队”:160人的昼夜坚守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白剑峰 黄征宇 李蓓
2020-02-01 16:52

1480158843.jpg

      从60后到90后,从抗击非典的“老将”到第一次参战的“新兵”,一支160人的医护团队坚守了一个多月,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

      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号称呼吸“梦之队”,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胡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钢铁侠”。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支团队日夜奋战,冲锋陷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367024535.jpg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要守”

      半个月前,晚上11点多,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门诊收治了一名73岁的婆婆。前来会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值班医生发现,患者呼吸窘迫,全身冰冷,神情淡漠,血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随后的CT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双肺被病魔几乎完全“侵蚀”。家属情绪激动:“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妈吧!”胡轶迅速决断:“尽快上呼吸机,加强生命支持!”

      老人被迅速转入监护室隔离病房。针对危重病患,呼吸治疗师、主治医师、专科护理组成的“一人一方案”救治团队实时跟进,调整治疗方案。经过高流量吸氧,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没有明显升高,医护人员马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精准调适呼吸机参数,没过多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终于升了上来。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要守。”胡轶说,每隔半个小时要去观察患者呼吸机的情况,有的患者病情反复,血氧饱和度数值不停报警,需要想法设法适时调整机器参数,同时又要确保患者的耐受。只有坚持不懈地守在患者身边,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

2127313344.jpg

 “不要怕,信心比药物更重要”

      在每天的查房中,胡轶发现,不少患者精神焦虑,意志低沉,常常带着恐惧的问医生:“我会不会死啊?”“我的病还有治吗?”很多患者情绪低落,甚至陷入绝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一周前,隔离病房收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42岁的罗先生刚进监护室,体温升高,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患者非常恐惧。胡轶发现他的呼吸频率加快,出现了人机对抗,如果再这样下去,呼吸机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不要急,慢慢来,呼吸机是帮助你呼吸的。”在胡轶的安慰下,患者的情绪渐渐平稳,呼吸节奏也慢慢恢复到与呼吸机协调的频率。

      三天后,胡轶带领团队查房时,罗先生难过地问:“我好难受,感觉脖子被人掐住无法呼吸,我还能出得去吗?”胡轶走到床边对他说:“我完全能体会你的感受,这个病就像爬山,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怕,我们会和你一起慢慢爬过这座山。”在胡轶和医护人员每天的鼓励下,患者的情绪渐渐稳定,通过积极配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每次面对情绪不好的患者,医护人员总会说:“吃好睡好,才有力气抗病毒。不要怕,信心比药物更重要!”有些患者半夜因紧张焦虑而失眠,医护人员也会细心劝慰,努力让每一位患者安心治病,度过难关。

670231928.jpg

 “为了患者,我们什么都可以忍”

      “再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要保持微笑,去迎接曙光的到来!”大年初一凌晨0点55分,胡轶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很多老朋友留言:“这回放心了,胡主任又满血复活了!”

       从2019年12月29日起,胡轶连续作战,每天来回奔波,排查病情、参加会诊、讨论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没有一天休息。如今,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左右,经常忙到晚上10点才能吃晚饭,凌晨1点多才能睡觉。最忙的时候,熬过两个通宵。一个多月来,人瘦了13斤。

      对于胡轶来说,最想念的是家里年迈的双亲、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他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家人了。前两天,他实在想念家人,借回家拿换洗衣物的机会,匆匆和家人见了一面。当时,他没敢上楼,而是让妻子把衣物放在楼下,让家人站在7楼的窗边,远远地望着。“当抬头看到10岁的大儿子和1岁半的小儿子在窗边,跟我招手叫‘爸爸’时,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胡轶哽咽着说。

      “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谁来保护病人呢?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医生的天职。”胡轶表示。

      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倪芳和护士袁婷走出隔离病房。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他们的脸颊和鼻子都被磨破了皮,原本洁白的脸上被勒出深深的红印。

      每天轮班8小时左右,为了挤出时间救治更多患者,护士们工作时不敢上厕所、不敢喝水。由于防护服不透气,浑身被汗水湿透,嘴唇干裂。只有每天交班后脱下防护服,才能补充水分。倪芳说:“为了患者,我们什么都可以忍。”

      连日来,不少患者见到医务人员不辞劳苦,日夜奔忙,纷纷留言鼓励。有的患者说:“等我好了,一定要回来请你们吃饭!”有的患者说:“你们也要吃好点,增强免疫力!”

      胡轶表示,医患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只要共同努力,并肩战斗,一定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白剑峰 黄征宇 李蓓)


本文由 融合号 编辑发布
分享
热门推荐
加载中…
热门新闻
 
广告
联系我们
010-65367464(机构入驻)
010-65367469 65367470(渠道合作)

邮箱:info@hubpd.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