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2月3日晚8点30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病房新病区正式启用。
为了救治更多危重症患者,同济医院以最快的速度对病房进行布局改造,采购基本所需设备和物资,由北医三院与北大一院、北大人民医院以及来自河南的医护团队共同承担医疗救治任务。随后,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当日8点50分左右,新病区收治第一位患者。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王军红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2月4日,早晨8点钟,我已经醒了。从昨天晚上到今天凌晨3点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
2月3日接到通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造的危重病房已经完工,晚上要去开设新病区。队长一招呼,大家即刻响应,虽然我们不是军人,但我们按照军人的执行力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上级安排。

2月3日晚上,预计收治30至35名患者,我的内心有点忐忑。沈宁副院长安慰我:“没事,大家在一起。”急诊科的李姝对我说:“咱们抢救室什么阵势你没见过,不怕!”没办法,属兔子的人可能胆小。
19点,大家已经在驻地一楼大厅集合完毕,乔杰院长和沈宁副院长带队,大家斗志昂扬地向医院前进。快速熟悉新病房环境后,全员即刻更换防护服,乔院长在大家的防护服上写了名字和标识。

20点50分左右,第一位患者到达病房,沈宁副院长带领我们进行了问诊。病人陆续到来,我们问病史、评估病情,开医嘱、写病历。得益于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梳理出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6个小时共收治了24位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3人。

凌晨3点,北大人民医院的同事来接班了,北医三院的队员们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自己干得越多,留给其他同事的尾巴就越少,我们是一个整体。终于下班了,大家都开玩笑说这是“北医三院抢救室的Plus版”。车开了,驶向驻地,武汉的夜是安静的,车上更安静,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的车程,大家都睡着了。

葛庆岗队长、袁晓宁书记和李少云护士长不知有多久没睡觉休息了,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血丝。57岁的王丽副队长是武汉人,她主动请缨来到援鄂医疗队,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接连作战的李超、程秦医师现在依然在一线。李姝来武汉后,随即参与建设新病房,参与讨论工作流程,今天晚上还要继续和我们一起战斗……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