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母子连心,明明无法抵挡心里的想念,她却不敢与儿子面对面,一连二十多个日夜,她只敢微信上简单问问,“作业都做完了吗?打卡了吗?”她说,怕煽情,怕自己忍不住会流泪。她是九江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员——九江市生命活水医疗集团护士胡健。
胡健是九江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2月11日晚上到达随州。因为原本就是重症专业,她很自然地被分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随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病房。
“最多的时候,是18个病人,重症里面是没有家属的,病人的病情都很严重,随时都可能需要抢救,我们一般每个人是分到3到4个病人,这3到4个病人的治疗、护理都由一个人来管。”重症病房护士一班是4个小时,但是在这4个小时里,没有家属和日常护工的帮忙,重症病房护士的工作要比以往更加繁琐,从病人治疗、护理到吃喝拉撒都需要护士来做。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完成一些更重要的有技术含量的操作,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虽然是护理专业出生,也从事重症工作多年,但每一天,从走进医院的那一刻起,对于胡健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我们穿了防护服,带了两层口罩,戴了护目镜,戴了面屏,但是在里面只要一做事,然后你就喘气喘不过来,就必须大口呼吸,光靠鼻子呼吸是没有用的,我们都是张嘴喘气。”
除了身体,在重症病房,最难熬的还有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新冠肺炎,不仅对病人的身心是折磨,对我们医护人员也是。
“最近,我们这里有一个比较重的病人是一个25岁的产妇,她是快生的时候发现感染了新冠肺炎,宝宝生下来以后,她的病情突然转重,上了呼吸机,现在深度镇静,这几天情况很不好,我们在全力抢救,能想的办法大家都尽量想办法。”为了唤醒她的意识,胡健他们就把孩子的视频,一遍一遍放给她听,鼓励她。“总希望她能听见,她现在属于深层镇静的状态,总希望她能听见她宝宝哭,让她能坚强地挺过去!”

在重症病房的每一天,胡健说,她都不想留下遗憾,也希望她的患者和家属不要有遗憾。
“现在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这些病人。”在胡健的病房里有一位85岁的奶奶,胡健刚来的时候,老人家因为病情严重被转入了重症,但老人家很乐观,经过治疗,老人家最终从重症转了出去,临走时老人家跟医护人员说:“谢谢!”“她就不停地对着我们说谢谢!谢谢!就是很激动,觉得能从我们这个危重症能好转,能出去的病人,说实话真的很不容易。”
如今,离家已经20多天,胡健说她最想的是孩子,不过,至今她都不敢跟儿子视频,“我都不敢跟我小孩视频,我来这么久了,不敢跟他视频,我怕我忍不住会哭,就只敢跟他发发微信,微信也只敢问,作业都做完了吗?卡打了吗?”
“整个的情况都在好转,就是普通的隔离病房都在缩减,像我所在的随州市中心医院,它有8个感染病区,现在也在缩减,都把病人合到了2、3个病区,其它病区都撤掉了,病人都在减少,然后重症这边,现在下面县区的也会转些到我们这里,不过也只有10多人。”采访中,胡健告诉记者,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相信他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供稿)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