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要注意防护!多加小心!要记住至亲的人在日夜记挂着你,翘首以盼你的归来。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家里始终有一盏灯为你点亮!”女儿在微信里的话,让战“疫”老兵童朝晖热泪盈眶。
童朝晖,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全国知名的呼吸危重症专家。新冠疫情暴发,他义无反顾地出征“风暴”中心——武汉。
2003年SARS时,38岁的童朝晖刚从德国学成回国,还不知道SARS是咋回事就往上冲,创下了百余SARS患者无一例死亡的战绩。17年之后, 55岁的童朝晖遇上了新型冠状病毒。他说:“医生有一种使命感,见了病人就要救。面对呼吸系统传染病,我们无形中就有一种责任感。”
深入临床一线救重症
1月18日,童朝晖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建委医疗救治组专家抵达武汉。面对未知的病毒,童朝晖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研究所所长邱海波,以及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杜斌每天深入临床一线,在武汉各大医院巡视,指导并积极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童朝晖及专家组主要负责指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等6家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到武汉市及郊区30多家医院巡查,并且奔波于黄冈、黄石、鄂州、孝感等地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其间,他通过查房、指导治疗、培训医务人员等形式,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科研成果用到临床上
“对于在100%给氧及较高条件下的无创通气2小时,氧合指数仍小于150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童朝晖大声疾呼。
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再把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去。鉴于重症患者逐渐增多,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不良,童朝晖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理念,相关方案已写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五、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型的诊疗方案》《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的转运原则及流程》被写入国家卫健委医相关文件。
童朝晖是湖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他对湖北和武汉有着浓浓的乡情。看到有高龄患者和伴有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救不过来的时候,心情格外沉痛。他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用于后面的患者救治,很多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临床专家应该讲科学
患者会不会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童朝晖说,抗体会持续半年,一般半年内不会二次感染。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一过性核酸阳性不具备传染性。
随着出院患者日渐增多,患者对出院后如何康复表示困惑,对肺功能完全恢复存在担忧,童朝晖根据SARS康复患者的随访经验,告知大部分患者肺功能一年内可以康复。他发挥医学专家的专业特长,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童朝晖撰写临床工作札记,帮助全国的医疗同行认识、战胜疾病。他提醒:“没有明确接触史、不一定发热、轻微咳嗽或没有明显呼吸道症状、可以有头疼,潜伏期可达两周以上。总之,有些病人表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看起来不像病人、不容易被重视和识别,新冠肺炎病毒比SARS狡猾。‘二师兄比大师兄更狡猾’。”他的临床札记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追捧。
“每当国家有灾难和疫情的时候,人们都会希望能找到一种特效药物来控制相关疾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不仅普通老百姓要讲科学,科学家、科研工作者、临床专家更应该讲科学。”童朝晖语重心长地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王君平 杨舒玲)

 
                     
                         
                 
                             
            
 电话 : 010-65367464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邮箱 : info@hubp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