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光大好,不少人出门赏花拍照,感叹这久违的户外时光。3月17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仅有1例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国内疫情防控局势明显好转。
外出的人增多了,要不要戴口罩?该戴哪种口罩?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去户外空旷场所不用戴口罩
对于健康的普通公众而言,居家或者户外,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不用戴口罩。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如果要出门,比如说到空旷的、空气流通的地方锻炼或者散步,的确没有必要戴口罩。
“当然,如果出门散步,顺路要去超市、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还是建议戴口罩,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者医用外科口罩都行。”童朝晖说。
《指南》明确,在中、低风险地区,普通公众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等;或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要戴起口罩;在高风险地区,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专家提醒,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都是限次使用的。普通公众虽不说用一次就扔掉,但累计使用不要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患者出院后也要戴口罩
《指南》明确,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以及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期间,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的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对于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者,以及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的人,也要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如今,我国累计出院患者已有约7万人。专家提醒,这些人虽然出院了,但最好先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而且最好佩戴口罩。
“出院患者居家隔离,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一方面,刚出院的患者免疫力还比较低,不戴口罩可能容易受其它病毒和微生物的感染;另一方面,戴口罩还能和家里人相对隔离,更好保护家人健康。”童朝晖说。
N95口罩只在特定场合使用
除了患者,还有哪些人、哪些场合要戴N95口罩?《指南》明确,在高风险地区,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超市、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在高风险地区的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学校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也要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有许多场合是不必戴N95口罩的,“全副武装”加剧了N95口罩资源的浪费。童朝晖举例说,见到停车场看车人员也戴着N95口罩,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面屏,还戴手套、穿鞋套,一些开车司机也是如此穿戴,这就是过度防护了。
“对于医务人员来讲,如果进到隔离病房,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正确戴好N95口罩,戴上手套的手不要抠鼻子、摸眼睛。在非隔离病房,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够用。”童朝晖说。
专家提醒:口罩佩戴前后应洗手;同时佩戴多个口罩,并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密合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邱超奕)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