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名称
”鸿雁在线教育”助推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
2. 申报单位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
3. 案例简介
为加快民族教育信息化步伐,“鸿雁在线教育”在巴彦淖尔市教育局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六年时间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蒙汉双语在线教育免费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体验、教学效果和教学的有效性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在线教育有巨大意义、影响和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鸿雁在线教育”按照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统筹安排,组织优秀教师,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教学进度与特点,通过网络教学直播、答疑解惑两大模式,为中小学生开通教学直播服务和自主互动学习,使巴彦淖尔市边远农村、牧区、山区的孩子在家里能够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4. 案例解决的痛点
“鸿雁在线教育”破解了优质教师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线教育积极开展以来,让更多的年轻优秀教师得到磨炼,培养了一大批蒙汉双语信息化教学骨干,储备了丰富的的学科教学资源。更好的适应了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地域连接,提高人才利用率,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各方需求得到释放,通过实时互动、答疑和督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完成率和学习效果,实现教学价值,有效地改善录播及其他形式在线教育完成率低及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痛点。“鸿雁在线教育”,极大的解决了优质资源供需瓶颈问题,发挥着“名师支教”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全市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进优质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日益增长的需求。最大限度提升优秀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在线教育教学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服务一线教学,满足边远农村、牧区、山区中小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5. 案例应用场景描述
组建支教团队,助力学生共享优质教师资源,“鸿雁在线教育”充分考虑各个地方的师资、文化等区域性差异,在全市范围内按“就近”原则,精心组织筛选优秀教师,组成鸿雁教育支教团队,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开发原创软件,助力学生自主学习,“鸿雁在线教育”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实时、即时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和自主学习,独立自主研发“微课制作软件”、“手机App”直播和问答相结合系统,达到老师制作精美微课,配合直播课程进行交互性教学,使得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老师直播课堂结束后,学生还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问答系统进行(蒙汉)在线实时提出问题,老师及时给予辅导解答。这样使直播课堂更加完美,从而保障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完整消化和巩固。实现资源优化均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鸿雁在线教育”直播互动平台不仅能够不受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即可学习,而且可以随时查看学习视频,便于知识点查漏缺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直播课堂能最大限度释放优质内容的影响力,通过直播互动教学,老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完整地传递给学生,并且师生间可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及时答疑,尽最大可能还原学生线下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有效保障;在直播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监督作用,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尽量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和完成率。通过直播互动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能有效地完成知识的传递工作,而且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互动及辅导,也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场景,构造教学场景的有效性,并借助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优化学习场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规律,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规律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手段学习到最有效的知识。
6. 案例实施成果及社会影响
在线教育积极开展以来,让更多的年轻优秀教师得到磨炼,培养了一大批蒙汉双语信息化教学骨干,储备了丰富的的学科教学资源。“鸿雁在线教育”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助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从真正意义上遏制了在职教师的课外有偿补课,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本土化、民族化的特色教育教学成绩多次被内蒙古电视台、巴彦淖尔电视台、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日报蒙文版宣传报道。2019年,《大数据时代下的鸿雁蒙汉双语直播课堂》教学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民族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在线教育开展以来,已为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学习卡6850张,共计在线直播课程5648节。同时还为甘肃省肃北县蒙古族学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民族学校的学生赠送“鸿雁在线教育”学习卡,满足了当地蒙古族学生网上学习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