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
北京澎思科技有限公司
2020-05-13

1. 案例名称

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

2. 申报单位

北京澎思科技有限公司

3. 案例简介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战中,澎思科技基于AIoT全产业链的技术和完整的软硬件产品研发能力,迅速组织算法、软件和硬件研发攻坚团队,发挥公司在AI算法、智能前端硬件和大数据软件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推出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通过智能人脸识别测温门禁一体机、智能便携式人员体温筛查比对系统等不同前端设备部署,保障地铁、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高效通行的同时,实现非接触式体温检测、快速筛查、自动告警。用科技力量,为遏制疫情蔓延和助力复工复产出力。

4. 案例解决的痛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出现无症状确诊案例,但“发热”症状仍然是筛查和判别感染人群的重要参考指标。传统体温计、体温枪等测温方式需要大面积、近距离接触,既危险又低效。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采用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方式,在30°C~45°C测量范围内,中远距离多目标测温精度高达±0.3°C,固定通道单点测温精度高达±0.2°C,能够快速实现异常体温筛查,大幅提升检疫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搭载澎思自研的人脸识别和行人ReID技术,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目标,将立即通过本地语音、灯光等多种方式实时告警,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发热人员及其亲密接触群体,并进行拦截,以启动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同时体温、人脸比对记录将同步后台,方便后续溯源。

5. 案例应用场景描述

根据不同场景,澎思科技提出差异化的部署方案,远距离无感定点测温初筛、门禁类通行测温初筛、企事业复工人员体温信息筛查统计三种业务模式可灵活实施。

在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医院、学校等高密度、大流量半开放场景中,可通过澎思便携式人体测温系统快速部署。该系统由便携式主机、热成像摄像机(黑体可选)组成,部署灵活,就地组网,准确率高。系统同时支持16个目标检测,测温感应距离远达3米,基于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单台终端可支持4路测温相机接入,在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中,仅需少量一线工作人员,即可实现大面积人员防疫检测,降低被感染风险。

在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社区、公寓等场所通行入口,可通过智能门禁、闸机、访客管理系统部署安装,实现对进出人员的非接触测温筛查。一旦发现发热人员将禁止通行,并向用户客户端推送提示信息,进行人工干预。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灵活选配测温、指纹、IC卡读卡器模块,即插即用,充分利旧,无需复购门禁。   

在当前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的情形下,通过澎思人脸识别测温访客一体机,还可实现对复工场所人员进行高效、准确的身份识别,精准筛查、统计企事业复工人员体温信息。

6. 案例实施成果及社会影响

截至目前,澎思科技已经实现在线稳定运行100000+智能前端设备,AI图像数据库累积100亿以上,客户覆盖国内50余城市。主要客户包括北京、山西、江苏、湖北等地市公安局、杭州地铁、富士康、360、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  

此次疫情期间,澎思科技的测温系统也实现了快速的落地。截至目前,已经在北京、江苏、山西、安徽等地火车站、地铁、医院、学校、社区、政府机关、企业办公等场景中使用,上线后日均检测10万人次。

安徽省凤阳中学,是一所容纳5000多师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随着中国疫情缓和,学校在继续抓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开始为春季复学复课做准备。凤阳中学部署澎思智能便携式人员体温筛查比对系统,安装在校园出入口,可进行3米内无接触测温,精度可达±0.3°C(搭配黑体)。一方面能实现对师生等入校人员的实时测温,也能保证顺畅通行,降低聚集风险。  

此外,受国际疫情爆发影响,作为重要国际都市的北京,面临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骤增。为精准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3月中旬,曾在17年前“非典”疫情中发挥标志性意义的北京小汤山医院经修缮后再度启用。澎思科技为小汤山医院捐赠的智能便携式人员体温筛查比对系统,也于3月底完成部署并投入使用,在抗“疫”一线发挥AI力量。澎思智能便携式人员体温筛查比对系统在小汤山医院瞬时人流最为密集的食堂等区域部署使用,为医护人员、后勤人员等提供无接触式测温筛查和戴口罩检测,在保证通行效率的同时降低聚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