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名称
防治新冠肺炎吉林省服务平台
2. 申报单位
吉林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
3. 案例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时,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人员流动性大,影响范围广,给防控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疫情相关信息成了居民密切关注的问题,医护人员及相关防疫工作者工作任务急,协同及信息处置要求高,各类资源及服务需求激增。针对上述问题与需要,吉林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联合腾讯医疗健康电子居民健康卡团队快速部署“防治新冠肺炎吉林省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医生在线、疫情实时动态、定点(发热)门诊导航、发热症状自查疫情智能问答、主动申报与疫情线索提供、新冠肺炎小区速查、疫情智能问答、疫情实时辟谣、新冠肺炎科普等10多项便民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与此同时,基于国家卫健委疫情信息大数据,升级了电子居民健康卡功能,将居民健康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人群、中风险人群、高风险人群等三类,电子居民健康卡二维码按照健康风险高中低以“红、黄、绿”3种颜色进行风险提示,打通健康状态非接触式核验,实现安全就医一码通行。
4. 案例解决的痛点
(一)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有许多用户信息不通畅,网络谣言四起、人员流动性大,各类资源及服务需求激增,防控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防治新冠肺炎吉林省服务平台“,是以科技为核心提供疫情防御防控,帮助防控管理部门向居民群众提供真实、及时、透明的疫情防控服务。
(二)医院&社康开诊后,为了降低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要求就诊者填写健康信息登记,导致医院大门外排队,拉长了用户就诊时间,也增加了人员密集的风险,电子健康码既也是就医凭证,也是作为防疫健康凭证,一方面通过二维码三种颜色提示帮助医务防控人员快速识别高风险人群,另一方面民众通过电子健康码进行线上线下无接触就医流程,降低人员密集排队风险,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直接接触和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5. 案例应用场景描述
(一)疫情线上咨询服务:
为尽量减少发热人群流动以及满足发热病人、疑似病人的相关咨询及隔离指导需求,达到减少医患接触、分流患者、筛查轻症、降低入院就医交叉感染风险的目的,提供了疫情智能问答助手、发热症状自我筛查、本地医院发热线上咨询、吉林医生在线义诊、线下就医健康登记等五大疫情线上咨询服务。
(二)疫情动态发布服务:
为帮助疫情信息实时、权威地对公众公布,平台提供“本地疫情信息官方发布”、“本地及全国疫情实时动态”两大功能,居民可快速获取当地及全国各省市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治愈及死亡人数等实时数据,确保公众及时获取到正确的疫情信息。与此同时,还有急寻同场所/同行人员紧急消息扩散功能,帮助更多与确诊患者接触者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最大程度阻止疫情蔓延。
(三)智能便民服务工具:
向需要到线下就诊及做检查的居民提供了“本地定点(发热)门诊导航地图”功能,查看距离自己最近的发热门诊或者定点收治医院,方便就近就医。面对网络谣言的肆虐,为了避免引起公众恐慌,平台还提供“疫情辟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两大功能板块,不仅帮助用户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甄别谣言,同时可以让用户获得正确、科学的新冠肺炎预防知识信息,提供科学防护指引。此外,用户可通过“确诊患者同程交通工具”“确诊患者逗留过场所”查询自己是否曾与确诊患者同程过,以便做好防护措施,及还可通过平台的“本地主动申报与疫情线索提供”版块填写调查问卷,提供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同时,也可申报身边相关线索,为防疫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电子居民健康卡安全就医一码通行
(1)亮码入院——防疫通行新功能
升级后的电子居民健康卡具备防疫通行新功能,可显示为“红、黄、绿”3种颜色,到院就医时只需出示电子居民健康卡二维码给到医务工作人员快速核验新冠肺炎个人健康状况,无需排队填写健康信息登记,医院根据来院就诊者电子居民健康卡二维码颜色,实现分区分诊安全就医,降低院内就医交叉感染风险。
(2)无接触式看病——全程一码通
电子居民健康卡作为“就医凭证”,可替代就诊卡在就医全程使用,包括线上预约挂号、在线智能导诊、到院扫码(刷脸)签到、扫码(刷脸)就诊检查取药、在线缴费查报告等就医全流程。在疫情期间通过“非接触式”的就医方式,最大程度减少院内感染几率。
6. 案例实施成果及社会影响
(一)“吉林医生在线”问诊功能,全省152家医院1617名医生加入;
(二)截至4月6日24时,“吉林电子居民健康卡”全省持码人为151万,累计出示或查看270万人次:
(三)截至4月6日24时,吉林省199家医院,实现了安全就医一码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