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信局:“穗康防疫”小程序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0-05-15

1. 案例名称

广州市工信局:“穗康防疫”小程序

2. 申报单位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3. 案例简介

穗康防疫小程序由广州市工信局负责方案设计。自1月3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以来,陆续上线口罩预约、在线问诊、疫情自查、“穗康码”等高频便民服务,并在全国率先推出“复学码”,助力生产生活的恢复。在疫情形势不断的变化中,穗康小程序不断更新迭代,用技术能力持续支撑城市疫情防御防控。

4. 案例解决的痛点

(一)实名认证解决身份认证识别问题;

(二)解决个人健康状态信息收集难的问题;

(三)穗康码与粤康码互认,与全国各地健康码互通,解决政府数据信息共享互通的问题,实现一码通行;

(四)凭穗康码出入社区、楼宇等场所,破解基层综合治理的难题。

5. 案例应用场景描述

(一)居民小区:

居民自查上报申领穗康码,小区凭码出入。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加强物业小区管理的工作指引(第二版)》,并通过多家媒体平台及微信、网站等自媒体平台及时将疫情防控文件精神和“穗康码”使用情况向2015家物业服务企业、3395个物业小区宣传,提高群众对“穗康码”的重视程度和使用程度。

(二)城中村:

在外来人口众多的城中村,城中村社区相关负责组织引导居民如实申报登记“穗康码”。在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中,形成了“穗康码+红外测温”的快速通行模式,实名登记过的健康人群,通过红外批量测温后,自助扫穗康码即可通行,极大的提高了通行效率。未登记的首次入村人员,在村口完成初次登记后就可扫穗康码进村。针对部分老人、小孩等不方便获取穗康码的情况,社区主动安排工作人员帮他们生成“穗康码”,确保城中村社区全面实施出入人员通行认证管理。

(三)建筑工地:

工地向属地相关部门申报“健康码”审核权限,积极引导工人开通并使用“穗康码”,实现一人一码、扫码入场;并要求工地指派专人负责查验通行人员“穗康码”,加强人员进场管控,扎实做好复工复产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促进建筑工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目前,广州市建设工地3445个,已复工3420个,复工率99.3%,其中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复工率达100%。返岗施工人数约29.2万人,返岗率约98.1%。

(四)专业市场:

广州市商务局根据每个市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信息,为每个专业市场对应生成了唯一的“专业市场穗康码”。各区组织市场管理方在入口处等显著位置张贴本市场的“专业市场穗康码”。这种方式实现了对进场人员健康信息的备案,方便政府管理人员密集场所,同时也从行业领域促进了“穗康码”的使用率。

(五)景区: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市林业园林局下发有关指引,在全市A级景区、文化场所和公园应用“穗康码”加强人员管理。

(六)复学:

穗康码复学场景,在广州市全市推广,做好返校前无接触的健康监测工作,返校后晨检等检查工作,打通教育局、学校、班级、家庭四级联动,形成校园复学防控工作的管理“闭环”,做到“健康可查,数据可看,轨迹可控”助力学校安全复课。

6. 案例实施成果及社会影响

穗康是在全国第一个上线口罩预约的战“疫”小程序。

(一)1月31日上线,提供疫情上报、口罩预约、在线问诊等功能。目前已在广州发放1亿个口罩,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防疫物资购买方式;随后实现全国互通,成为全国第一批申请与全国平台对接,目前技术上已实现互通的小程序。

(二)3月22日,正式上线复学码。助力广州员工复工、学生上学等工作进程。

(三)3月27日,腾讯健康码正式升级推出国际版,提供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

(四)3月30日起,广大台胞可通过“穗康”小程序的“我的穗康码”栏目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

(五)截至3月22日24时,“穗康码”全市持码人为1108万,累计出示或查看9216万人次、查验扫码376.2万人次,在1539个居住小区和村、542个专业市场、144家A级景区、园林公园、文化场所和260家企业等场景中均得到推广应用,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六)截止4月2日,穗康注册人数2050万,健康码领取用户数1689万,累计页面浏览量24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