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哔哩哔哩协办的“Z世代 新传播——新时代网络传播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论坛”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有关部委、高校、媒体及互联网企业界代表共50余人,围绕如何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与思想引领工作展开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Z世代”彰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年轻人把能量更好地释放出来,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张颐武说,1995-2000年出生的这一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各种研究、各种新闻媒介都把焦点聚集在Z世代身上。另外一个说法是“连接一代”,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
疫情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年“五四”期间推出的短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把“Z世代”的社会认同、生活期望展露无遗。虽然这些表述很模糊,很宽泛,但充满了朦胧的对未来的期望——他想成为未来世界的榜样,想做一个更好的人。这一代青年的观念、青年的价值、青年的生存方式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网”生的一代。1995年后出生的青年群体,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整个过程。他们是天然生活在互联网的状态下,他们的生活、工作都是高度互联网化的。互联网发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跟以往的连接方式完全不同的连接、交易方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形态、社会形态。这个特点造成他们对未来、过去的想法,掌握信息的能力,生活方式都有很大变化。他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互联网的生活,通过互联网来改变命运,通过互联网来创造自己的想象,通过互联网来构筑自己的生活圈。这样的一个形态已经呼之欲出,已经变成了他们最大、最重要的特点。
二是相对温和的一代。20世纪60年代摇滚一代,在欧洲、美国都有对旧社会形态强烈不满的状态。但是对“Z世代”来说相反,他们是相对温和的一代人,反抗性和对社会的批判性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中国的Z世代成长在中国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时代,认同感很强,和老一代人沟通的愿望和能力也很强。Z世代温和、内敛,对社会的主流价值比较认可。特别是在中国,这一特点十分清晰。
三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他们在网上创造了很多新社群、新空间,也可以连接全球,这样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的“Z世代”确实有新的特质,这些新特质使他们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创造新的可能,这些创造对未来的中国、世界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认同感来自于视野的拓宽。疫情给了中国“Z世代”一个重新看世界的机会。对世界了解越深入了,反而对中国有更强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国的飞速发展本身给他们带来了内在的动力,激发起他们有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
他们的认同感自于传统文化。网络通过各种连接把中国的历史文脉传递给他们,国潮国风融入流行文化,通过互联网传播、放大。
他们的认同感来自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巨大,青年群体能够感受到一个未来正在展开,中国的平台将会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需要把年轻人的能量更好地释放出来,与他们一起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最近在看《觉醒年代》,回到1908年,鲁迅先生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文化偏至论》,提出了对中国未来的期许:“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是把世界全球文明好的东西吸收进来,通过自己来连接世界。“复古”是把中华文明彰显出去。最后“别立新宗”,是中华民族把自己的文明发扬光大,同时给人类文明提供更多新的可能性。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国的“Z世代”在未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将浮出历史水面。他们要扮演的角色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创造的可能性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