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驻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入驻流程:

前期沟通 获取资料 签署协议 实施对接

“党媒平台”客户端
手机扫描二维码 或 点击这里 进入下载页
李玮:从文化网络化到网络文化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经之路

李玮:从文化网络化到网络文化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经之路

全国党媒平台
2021-05-17 22:26

5月14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哔哩哔哩协办的“Z世代 新传播——新时代网络传播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论坛”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来自有关部委、高校、媒体及互联网企业界代表共50余人,围绕如何做好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与思想引领工作展开探讨。

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玮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未来要想建设文化强国、塑造中华精神,网络必须走向文化化,使网络变得更加有文化。

16495510

她指出,我们不能忽视互联网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特征是开放性、多元性,是全民参与的,也是低门槛、草根化的文化,网络社会充斥着娱乐化,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文化场域。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几千年的文化灿烂而厚重,但是传统文化遇到互联网技术,文化被网络化了。因此,网络必须走向文化化,也就是挣脱技术的桎梏,使网络变得更加有文化,使崛起的网络社会在物质层面极速前进的同时,从精神层面得以伟大复兴,这是当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今天中国头部的文化网络产业和产品,以及市场上多如牛毛的各种网络应用、短视频APP,给民众带来切实的利益和便利,但是也夹杂着感官的刺激、利益的输送、物域的激发。吃播文化、土味文化、直男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都是网络圈层里的亚文化,在今天全民上网的情景下已经成为热现象。年轻的网生一代,他们在这种文化中成长,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难找到文化精神的代言者,也很难形成真正的严肃、高尚的民族价值观。

文化网络化是技术的产物,而网络文化化则是人的产物。人不能被技术绑架,而应当技术为人掌控、为人服务。如今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中国民众,如何让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好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提升,近而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层面,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因此,必须对网络文化的重要性有清醒而且足够的认识,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民族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和精神领域层面的品位。对外需要看在精神层面、在物质层面以及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中,为世界作出多大的贡献,从而为中国人民赢得更大的尊敬与尊重。对内需要看树立起具有高度认同的民族精神与价值体系,要看青年一代是否能够挑起传承中国精神的大量。只有完成这两个必备的条件,才能真正成为文化强国。

李玮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是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网络技术对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要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有效地克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要深度发掘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大力宣传中华精神文化,提升中国网络文化的精神品质,要形成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本文由 融合号 编辑发布
分享
热门新闻
 
广告
联系我们
010-65367464(机构入驻)
010-65367469 65367470(渠道合作)

邮箱:info@hubpd.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