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驻

电话 : 010-65367464

邮箱 : info@hubpd.com

入驻流程:

前期沟通 获取资料 签署协议 实施对接

“党媒平台”客户端
手机扫描二维码 或 点击这里 进入下载页
赵楠:利用数据发现受众心理 提高服务能力

赵楠:利用数据发现受众心理 提高服务能力

全国党媒平台
2021-05-17 23:19

5月14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哔哩哔哩协办的“Z世代·新传播”——新时代网络传播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论坛闭门讨论会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b站知名up主代表等就网络传播情境中的青少年心理状态、网络社群文化等话题进行了研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楠从计算网络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网络传播情境下的受众心理。

22896885

“从传播的视角来说,可能更多关注信息内容或者信息传播的范围、效果、影响力等等;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说,关注的是个体。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播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个个体的行为。”赵楠说,每一个个体在决定看或者不看一条信息,以及看了这条信息之后有什么反应,都是个人的行为。这个行为背后的根本、主观的动因就是心理。心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网络传播情境下,体现在网络中的行为都是心理的影射,我们可以从这些行为里洞察到他的心理。

计算网络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就是基于计算机化的网络行为大数据。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记录下大众日常在使用它的过程中大量的行为数据。这些行为数据既包括各种网站和APP上的真实操作行为、文本表达等,又包括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多模态的音视频、自拍数据等。我们用什么办法去从中识别去人的心理,并且利用数据去发现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受众可能有些什么样的心理规律,最终的目标是为相应的干预和应用服务。

赵楠指出,如果从心理学的视角,从一个个体化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的视角而言,有很多步骤,中间涉及若干个心理机制,而且会受到信息的传播形式、信息的内容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亟待我们研究和发掘。把这些问题挖掘清楚,不仅能够取得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也通过网络传播实现心理学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受众都更加幸福。

本文由 融合号 编辑发布
分享
热门新闻
 
广告
联系我们
010-65367464(机构入驻)
010-65367469 65367470(渠道合作)

邮箱:info@hubpd.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