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发布仪式在雄安新区举办。该活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旨在全面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音乐艺术事业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反映先进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作品评选由各媒体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团等音乐界专家进行。
中国音协按照专业性、权威性、示范性、群众性的要求,坚持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相结合,传统评审和新媒体评审相结合,根据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相统一等评审原则,组织了三轮、四场严谨公平的推选,并于发布仪式上公布了歌曲推选结果。入选十佳歌曲包括:《太阳岛上》《太湖美》《北京颂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春天的故事》《浏阳河》《请到天涯海角来》《请茶歌》《鼓浪屿之波》。入选优秀歌曲包括:《八廓街》《大地飞歌》《少林少林》《天鹅之城》《天下营口人》《北京欢迎你》《半城山半城水》《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成都》《回延安》《红太阳照边疆》《克拉玛依之歌》《我想去桂林》《迎宾曲》《草原之夜》《草原晨曲》《故乡是北京》《神奇的九寨》《唤一声西子踏青去》《逛新城》《家乡》《爽爽的贵阳》《蝴蝶泉边》。在谈到对评选标准的理解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说道:“评选标准是多个层面意义上的,有艺术上的,有人文上的,有形式上的,有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有广大音乐工作者技术上的标准。”
对于此次活动的意义,叶小钢感受颇深:“从历史上看,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塑造了一座座城市,塑造了这个国家,更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魂。现在讲“培根铸魂”,这些优秀的城市歌曲使广大群众感同身受,因为它们伴随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各个城市和国家的蓬勃发展。”
从传播力度广度、参选作品质量和宗旨的践行等方面,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主任熊纬认为,此次“媒体+音乐”的合作模式效果显著。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最美城市音乐名片活动得到众多词曲作家、歌唱家、音乐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5G、新媒体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此次征集推选活动应用了一系列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旨在引导和推动新技术下音乐领域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如此大面积的传播,如果没有媒体的加入和宣传,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具体来说,全国有近五百座城市参与,申报城市歌曲达2342首,通过全国各大媒体、音乐人、包括有关部门共同的推荐、推选、点赞,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截至目前,网络上歌曲点赞总量已突破5393.5万。”
“这些歌曲不仅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也应活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让人民唱响这些歌曲。联想到这些歌曲所关联的多种多样的地域风情和地区文化,举办这一活动是非常有战略性眼光的举措。也就是说,要把音乐真正深入到人们心中去,让文化、艺术、音乐与我们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共同进步。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在这些美丽的歌曲中陶冶情操,并产生向未来进军的更大信心。”叶小钢说。
最后,熊纬补充道:“一个优秀的、以书写城市故事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这个城市背后的故事和人民的风貌、品格。因此,用音乐来展示一座城市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手段。不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在艺术价值方面,音乐总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精神愉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推动这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李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