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最美音乐城市/城市音乐故事

《春天的故事》写作故事

| 2019-12-25 16:14

一九九二年,那是一个春天,我从黑龙江穆棱县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下来,看到《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讥《东方风来满眼春》,我特惊奇!


深圳那个地方我去过。1979年那个春天,我去香港探亲,路过深圳,我是踩着田埂去的海关,深圳就是一片大水田。怎么小平在那里一讲话全国都轰动呢?


因为好奇,我闯进了深圳,一进深圳就吓了一跳!


原来那片大水田变成了一片摩天楼!


太震撼了!从1979到1992,仅仅隔了13年,而这13年,正是社会主义困难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经济走到崩溃边缘。整个社会主义找不到出路,小平让我们杀出一条血路,深圳闯出一条社会主义康壮大路!


感恩小平,我想给他老人家写首歌!


这就是我闯进深圳的初心。


原来是好奇,想看一眼就往回跑,要写歌就得赖在深圳了。可是囊中羞涩,出门只带了2000块钱!第二天我就找工作,真好,特区特包容,那年特区平均年龄27岁,却接受了一个高龄打工者。那年我57,今年85!


当时流行十个字——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可到了广东深圳,最吸引我的不是钱,是观念!


有一封信可以证明。


我闯进深圳刚15天,收到北方老伴笫一封信,她问:特区人什么样?


给她回信,一不小心,我写了段顺口溜:


“特区的女人怕热/特区的男人怕冷/三伏天的男人们/西装革履高贵锁衣领/三九天的女人们/坦胸露背华丽飘短裙/不讲谦虚讲自信/不排辈份排股份/不找市长找市场/不拜灶王拜财神/不求安稳求创新/不惜汗水惜光阴/光阴就是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原来深圳人观念和北方人一样,是邓小平理论带来了新观念!新观念给我心灵带来春天的感觉,小平来深圳又都在春天,我一提笔就写下了《春天的故事》。


深圳给我第一印象是一个圈。乍一看是用铁丝网圈的,仔细一看是邓小平理论圈的。圈外叫关外,圈里叫特区,圈外搞计划经济,圈里搞市场经济。好大一个圈啊,把社会主义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都圈进来了。把一场没完没了的阶级斗争,变成了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于是我写出了第一句——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凝聚了集体智慧,感恩我们的时代。

                       

 


最新动态